(吉隆坡讯)马来西亚政府近期发布的《太阳能自用计划(SelCo)修订方案》在新能源电力设计领域引发专业关注。尽管政策主体面向投资运营商,但其技术框架调整、项目规模扩容及新型电站开发等条款,客观上为电力设计机构创造了三大业务增长空间。
▶ 设计规范松绑降低准入门槛
政策明确至2025年底暂免储能系统强制安装,这对电力设计院意味着:
-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方案可减少15%-20%的储能配套设计工作量
- 系统集成复杂度下降,中小型项目设计周期预计缩短7-10个工作日
- 现有1.5-2年储备的离网型设计方案需向并网优先模式转型
马来西亚电力设计协会技术委员会指出,政策窗口期将催生"轻量化设计"趋势,要求设计院在确保电网安全前提下,优化系统冗余度设计,开发适配东南亚湿热气候的模块化方案。
▶ 巨型电站集群催生高阶设计需求
计划2027年投运的650MWp地面电站与450MWp漂浮式光伏项目,标志着马来西亚进入百兆瓦级电站时代。设计行业面临三重挑战:
- 地面电站需解决热带雨林地貌的支架地基设计难题
- 漂浮电站涉及水库水文数据建模、浮体材料耐腐蚀性等特殊设计规范
- 配套的154kV升压站及跨境输电线路设计存在技术空白
据东盟新能源设计联盟披露,马六甲海峡沿岸三个州属已启动设计咨询招标,涉及地形测绘、微气候模拟等前期服务,单项目设计费预估超3000万令吉(约合4500万元人民币)。
▶ 新型商业模式重构设计价值链
随着企业直购电(PPA)机制与跨境绿电交易落地,电力设计院服务链正在向两端延伸:
- 前端技术尽调:为购电企业提供电站可用率模拟、衰减率测算等风险评估设计
- 后期能效审计:开发融合SCADA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监测设计方案
- 跨国标准衔接:新加坡-马来西亚输电走廊需满足两国电气设计规范双重认证
值得关注的是,马来西亚建筑局(CIDB)将于2024年三季度更新《光伏设施设计导则》,重点强化抗台风结构计算、智能运维接口等强制性条款,这要求设计院在未来六个月内完成技术体系更新。
行业影响评估
新加坡盛邦电力设计院东南亚区总监陈志雄表示:“马来西亚政策调整使设计费占比从项目总投资的3.5%提升至4.2%,但同时对BIM建模深度、碳排放测算等提出更高要求,技术迭代压力超过市场红利。”
目前,中国电建华东院、马来西亚国家电力设计院(TNBESB)等机构已组建专项团队,重点攻关漂浮电站锚固系统设计、跨境电力走廊电磁环境评估等技术瓶颈,预计2024年相关设计专利申报量将同比增长40%。